安徽养蜂,有文字记载已近千年。
(一)文字记载始于北宋明朝万历6年(公元1578年)成书的《本草纲目》记载:“食蜜亦有两种:一在山林木上作房,一在人家作案槛收养之,蜜皆浓厚味美。近世宣州有黄连蜜,色黄,味小苦,主本日热。……毫州太清宫有桧花蜜,色小赤……。”著者李时珍对上述记载已明确交待源出于《图经本草》,该书成书于北宋嘉祐6年(1061年)。根据上述内容分析可知:(1)北宋时或更早安徽即有家养中蜂;(2)当时安徽的宣州(宣城及其邻近地带)和毫州(毫县及其邻近地域,包括豫东的鹿邑县等地)分别出产黄连蜜和桧花蜜。北宋欧阳修在毫州太守任上留下的“蜂采桧花村落香”诗句,也可鉴证。
(二)中国始养意蜂当为安徽皖籍合肥人化龚怀西,是中国最早引进意大利蜂的人。龚氏系清末翰林,曾任驻美大使。1912年秋由美启程回国,随带意大利蜂5群,运回合肥,蜂群放在龚氏花园“逍遥律”内(现为合肥最大的公园)。鼎盛时期曾发展到100多群。抗日战争时尚有30多群。
(三)对中蜂有较为系统的研究安微是中国最早对巾蜂较为系统研究的省份之—。中蜂活框新法饲养,30年代已在安徽开始推广。当时,合肥人解景戎对饲养的中蜂进行了较为系统的研究,积累了不少经验,成效卓著,发表了许多较有影响的论文。例如“关于中蜂的研究”、“中蜂品种鉴定刍议”、“中蜂巢箱”、“中蜂蜂王产卵力的实验”4篇论文,是解氏研究中蜂心得的代表作。同时,他还研制了景戎中蜂箱,50年代在《中国养蜂》杂志刊登介绍。
(四)30年代对安徽较有影响的蜂场和人物30年代,安徽养蜂以中蜂为主,中蜂和西方蜂兼有,在一些地区,已形成相当规模的商品生产。西方蜜蜂已在蚌埠、滁州、合肥、安庆、池州、芜湖、宣州、歙县、屯溪等地较为广泛饲养。1923年歙县吴太立从上海引入意大利蜂,1925年饲养地扩大。1930年饲养意大利蜂的大户有20户,养蜂700余群,并兴办了4个百群以上的蜂场。
来安县人氏南京金陵大学农业专修科主任章无纬,自建泰生蜂园,有意大利蜂40多个强群(曾发展到200余群)摆蜂于滁州城郊的黄家花园。金陵大学农科学生,常结队前往参观、实习,是一个生产、教学兼用蜂场。
屯溪戴锦孙,金陵大学毕业后也曾办蜂场,并在1928年率先探讨中国的养蜂历史,在当时的养蜂报刊发表“中国养蜂之历史”一文。1961年还出版《养蜂》专著一书。
常家会有蜂百余群,饲养于青阳,场名为南京太平养蜂场青阳分场。
安徽省立棉蚕改良场,饲养意大利蜂50余群,并积极扩充、推广。
休宁萝耻第一蜂场场主朱萝耻,鉴于蜜价低贱,且难销售。故设法研制蜜制烧酒(白酒),其色清彻,味香而醇,为蜂产品加工开了先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