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自70年代起,在建立蜜蜂育种工作体系、开展蜜蜂遗传育种科学研究、引进和选育推广蜜蜂良种等方面,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收到了显著成效。
(一)建立健全蜜蜂育种工作体系1.山东省蜜蜂育种协作组的创建及其活动
60年代末,山东群众性的蜜蜂良种选育工作开始萌芽,山东省农业科学院畜牧试验场、山东省畜牧兽医学校、枣庄市共产主义劳动大学郭村分校等单位,首先开展厂蜜蜂育种探索性的研究。1974年正式成立“山东省蜜蜂育种协作组”。
省蜜蜂协作组的成员单位,按各自分工,于1973~1975年利用从国内外引进的东北黑蜂、高加索蜂、卡尼鄂拉蜂、塞浦路斯蜂,以及来自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的意大利蜂等47只蜂王,开展了纯种繁育和杂交改良工作。至1977年底,共培育纯种蜂王1871只,其中向省内外推广1580只。与此同时,协作组还组织力量,对鲁西南地区的中蜂资源进行了调查整理,对冠县活框饲养中蜂的经验,向各地作了广泛的宣传和推广。
为普及和交流蜜蜂育种技术和科研成果,协作组创办了《育种通讯》,还主动配合省农林局,向各地印发《养蜂资料汇编》等有关材料。协作组自身建设也相应得到加强,截至1978年,参加协作组的单位由原来的8个增加到35个。1978年后,山东省设立了专业蜜蜂育种机构接替了协作组的任务。
2.建立省蜜蜂育种专业机构
70年代初期,经山东省革命委员会农林办公室批准,在泰山东北麓艾洼村建立了山东省实验种蜂场,共有职工62名。本着“生产、科研、教学三结合,以培育和推广蜜蜂良种为中心”的办场宗旨,采取了边建设边投产、既育蜂又育人,先后举办了7期养蜂技术人员培训班,开展了对个蜂、美国意大利蜂、澳大利亚意大利蜂、高加索蜂、卡尼鄂拉蜂、喀尔巴阡蜂、塞浦路斯蜂等种系的引进、选育和推广工作。
为加快蜜蜂良种化进程,1988年山东农业大学又创办了山东省蜜蜂育种站。该站创办不久即参加了全国蜜蜂工程育种联合体,并在联合体指导下,有计划地进行了对意大利蜂、中蜂、平湖蜂王浆高产意蜂、“山农1号”、“金环”、“金星”等蜜蜂种系的选育和推广工作。
山东省实验种蜂场与山东省蜜蜂育种站在泰安相继建立,使泰安实际上成了全省养蜂与蜜蜂育种工作的中心。
(二)蜜蜂育种科研的进展1.海岛育王的成功尝试
自1975年起,烟台园艺场、山东实验种蜂场,选择长岛县的大钦岛、大黑出岛及青岛市黄岛区的灵山岛作为育王场地,取得了满意的效果。
(1)种用蜂群的准备于4月下旬或5月上旬,利用泡桐或早刺槐蜜源,着手培养种用雄蜂、种群进入海岛交尾场地前16~18天,采用复式移虫培育蜂王。
(2)进岛交尾于6月中旬,将种蜂按交配组合分别运抵岛上。每组各200~400个交尾群和不少于30个强壮的父群。到9月底出岛,连续育王4~5批。蜂王的交尾成功率都能达到90%~95%。蜂王人工授精的技术手段,通常采用两种程序:一是配子“回交”,一是“自体授精”,即“女×父”回交和“母×子”自交。鉴于第一种程序在实际操作中难度较大,一般经过2~代就很难进行下去,所以两种程序有时候可以穿插进行。比较容易做到的是“母×子”自交程序,如山东省蜜蜂育种站的“山农1号”蜜蜂纯系,就是应用这一程序培育成功的。
建立和培育的蜜蜂自交系,目前可应用于以下几个方面:
①组配高效杂种组合自交系的选育不在其本身的生产效应,而应着眼于它的育种价值。在生产实践中,以不同的自交系做亲本,用来组配具有高产性状的单交种和双交种。组配这种杂种组合,一般是根据两个亲本自交系所表现的遗传性能,在完成四代以后,即可进行。
②培育新的优良蜂种当掌握了一定数量的代表不同遗传性能的自交系后,通过有计划地组配、选择、固定,即可培育出更有经济价值的新蜂种。
③用于遗传性状的分析及研究蜜蜂自交系通过逐代的培育,它的基因纯合率随着代次的增加而稳定递增。而与遗传密切相关的一些形态指标也会发生规律性的变化。研究和掌握这些变化的规律,对于配合力的测定和普通蜂种的鉴定,都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有关这方面的观察,我们已取得了令人满意的结果。
(三)蜜蜂良种的推广应用据统计,山东省实验种蜂场和山东省蜜蜂育种站,近10年来运用蜜蜂人工授精技术及海岛隔离交尾措施,已向全国28个省、市、自治区供应良种蜂王17676只,主要种系包括美国、加拿大的意大利蜂、卡尼鄂拉蜂、高加索蜂、“山农1号”、“金环”、“金星”等。其中山东蜜蜂育种站于1990年,向印度尼西亚批量出口“山农1号”杂种一代蜂王105只。引种单位引入这些纯种或纯系蜂王后,只有少量用来纯繁或作为杂交育种的素材,绝大多数是以利用杂种优势为目的,将其作为配制蜜蜂的单交种、三交种或双交种的杂交亲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