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新疆黑蜂的品种来源
1.新疆黑蜂品种来源
新疆黑蜂又称伊犁黑蜂,系属欧洲黑蜂、高加索蜂等黑色蜂种的后代,长期以来在当地恶劣的气候和蜜源条件下形成的一个生态型,个体较大、繁殖力强、分蜂性弱、耐寒、抗病、善于利用零星蜜源和大宗蜜源,抗逆性能超过其它西蜂品种。
自1984年起,在中国农科院养蜂研究所等单位的指导下,我区以保存较好的尼勒克县的黑蜂为主要对象,结合开展调查进行黑蜂饲养历史、分布情况、形态特征、生物学特征(包括生产性能)以及同西方蜂种诸地理品种亲缘关系等的研究。1981年成立尼勒克县种蜂场,担负新疆黑蜂保种育种、提纯复壮工作。1987年通过国家科委成果鉴定,作为重要推广项目。从1992年至今,我国从事黑蜂研究的众多专家学者意识到黑蜂的现状和灭种的危机,开展了抢救新疆黑蜂行动,此次行动对黑蜂的繁育、提纯、鉴定等工作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2006年伊犁州又从黑龙江省引进20枚纯种黑蜂蜂王,用于本地蜂种提纯复壮、试养和推广工作。
2.新疆黑蜂群体数
为了保护黑蜂,在尼勒克、特克斯等县建立了多个黑蜂种蜂场,截止2007年末,伊犁州饲养黑蜂1.8万群左右,仅尼勒克县种蜂场就有1500群。
二、新疆黑蜂的体形外貌
1.新疆黑蜂物种特征
①体色 原始样群黑蜂的工蜂、雄蜂和蜂王几丁质均为棕黑色,绒毛为棕灰色。有少数工蜂的第二、三背板两侧有小黄斑,雄性为纯黑色,蜂王有纯黑和棕黑两种颜色。
蜂王:蜂王有两种类型,一种全身黑色,另一种棕黑色。
雄蜂:雄蜂均为黑色。
工蜂:工蜂几丁质为棕黑色,绒毛为棕褐色,有少数工蜂腹部的第2、3背板两侧有小黄斑。
②形态鉴定指标 吻较短,平均长度为6.27±0.1毫米,变化范围6.03~6.44毫米。
右前翅长9.68~0.11毫米,变化范围9.37~9.88毫米;右前翅面积15.35~0.32毫米,变化范围14.14~16.75毫米,同欧洲黑蜂相近,大于意大利蜂,小于高加索蜂。
第三、四背板长:平均为4.75~0.13毫米,变化范围4.62~4.68毫米;第四背板突间距为4.56~0.11毫米;翅钩数平均为21.2~1.9个,变化范围18~24个。
肘脉指数为1.57~0.24。工蜂的出生重较大,平均为120.63~5.19毫克,变化范围109~127毫克。同欧洲黑蜂相近,但轻于高加索蜂。自然巢房(工蜂巢房)内径平均为5.46~0.17毫米。
三、新疆黑蜂的生产性能
①蜂王产卵量 试验表明,黑蜂蜂王每群日有效产卵量分别是1256个、1106个,两年平均为1181个。
②黑蜂产卵量 黑蜂和意蜂进行产卵量的对比试验表明,意蜂的产卵量高于黑蜂,黑蜂平均每天产卵量合计9515个,平均日产卵956个;意蜂平均每天产卵量合计10085个,平均日产卵1008个。意蜂比黑蜂产卵量略高。
③群产蜜量 正常年景,群平均产蜜量约80~100千克,最高产蜜量超过250千克。
④采集力 新疆黑蜂采集力强,尤其是对大片零星蜜源采集表现的尤为突出,采集勤奋,出巢时间早,结束时间晚。用同等群势的黑蜂和意蜂进行采集力的对比(群势3.4千克,没有内勤蜂、子脾和蜜粉脾,采集群均为净采集群),结果黑蜂平均每千克采集进蜜量为3.6千克,意蜂平均每千克采集进蜜量为1.5千克,黑蜂采集的花蜜是意蜂的2.4倍。黑蜂和意蜂采蜜量对比试验表明,黑蜂每群平均采蜜量为214.4千克,意蜂每群平均采蜜量为172.7千克。
⑤蜂蜜波美度 蜂蜜波美度高低由蜜源量、天气情况、蜂群群势强弱、取蜜天数决定,3~4天取蜜38~39波美度,7~8天取蜜40~41波美度,封盖蜜脾取蜜42~43波美度。
⑥产浆量 黑蜂和意蜂进行产浆对比,试验表明,黑蜂平均产浆41.8千克,单只产浆量为0.29千克,意蜂平均产浆49.1千克,单只产浆量0.22千克。
⑦蜂王产卵力 蜂王产卵力较强。尼勒克县种蜂场通过两年繁殖期测定结果表明:黑蜂蜂王平均日产卵量为1181粒,最高曾达到2680粒。
⑧黑蜂采集力 采集力强,尤其对零星蜜源的采集表现突出,出巢时间早,结束时间晚。
⑨泌腊和产王浆力 黑蜂泌腊力强,喜造整蜜脾,尼勒克县种蜂场对基本相同群势的黑、意蜂各9群进行对比试验,结果表明:在同等条件下修好一张脾(以幼虫封盖为准),黑蜂平均比意蜂快37个小时。用同等群势的黑、意蜂各10群,以加入一张巢础后定期取出称重,黑蜂群日平均泌腊153克,意蜂为125克,黑蜂的泌腊量比意蜂高22%。
⑩饲料消耗量 新疆黑蜂维持大群,采集力强,善于利用零星蜜源植物,全年喂饲料量比其他黑蜂基本少,蜂群能够贮存足够的繁殖饲料,野生蜂群由于蜜源条件好、蜂群分布密度小,而人工保护繁育的纯种蜂群由于受到自然条件所限,越冬前需要补充15千克左右的饲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