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辽宁养蜂业之辽宁转地蜂群利用条件优越1.交通运输便利
辽宁省是东北地区进出关的咽喉;沿海港口较多,是东北地区的海上门户。陆地、海上两大通道,成为中国蜜蜂转地饲养的必经之路。辽宁省的交通运输.为蜂群转地放蜂提供了便利条件。每年经沈山铁路进入辽宁省的锦西、朝阳、锦州、阜新等市县的蜜蜂达15~25万群;每年经大连港转运至辽南地区以至东北各地的蜜蜂在3万群以上,多时达7万多群。
2.蜜粉源丰富
辽宁省土地肥沃,有大量野生和栽培的蜜粉源植物,种类多,分布广。从3月初到9月末,花期连续不断,流蜜期长达7个月。油菜,全省各地均有种植,4月末开花,蜜粉充足,利于蜂群繁殖,并可采到部分商业蜜。苹果,在辽南、辽西地区面积很大,4月末至5月初开花,有花粉可供蜂群繁殖,有的年份可来到商品蜜。刺槐,辽南的大连、鞍山,辽东的丹东、本溪、抚顺,辽西的锦州地区、均有大面积种植,5月中下旬至6月中旬开花,lo框以上的蜂群,正常年景可采30~40k8商品蜜。荆条,在锦州、阜新地区满山遍野,7月份泌蜜,每群蜂可产蜜40~50kg。抚顺、本溪、丹东地区有大面积的胡枝子和椴树,花期20多天,蜜质好。朝阳、阜新、北票地区有大面积的草木樨和养麦,草木樨7月开花,花期20多天,每群可产蜜40~50kg;荞麦8月中旬开花,花期一个月,强群可产蜜近百公斤。全省丘陵地区每年都大面积种植玉米、高梁,为蜜蜂提供了充足的粉源。
3.蜂产品市场广阔
辽宁省的蜂产品市场由国内国外两个市场组成,优越的地理条件是发展外向型经济的窗口和对外贸易的门户。据大连市蜂产品商店1990年调查,80年代后期以来,城市蜂产品需求量大幅度增长。1990年大连市蜂产品商店零售散装蜂蜜248l5kg,瓶蜜的35kg,蜂花粉1581kg,蜂王浆655kg。辽宁省1985~1989年向国际市场输送蜂蜜2000~4000吨,蜂王浆7~30吨。因此,辽宁省生产的蜂产品基本没有滞销问题。吸引利用转地蜂群生产蜂产品,满足内销和出口需要,成为辽宁省蜂产品经营单位的重点工作之一。
(二)辽宁养蜂业之辽宁转地蜂群利用优质服务为转地放蜂者提供产前、产中、产后服务工作。
1.严把检疫关
凡进出辽宁省的蜂群都必须经动物检疫部门进行检疫,确属无疫情蜜蜂才准许转运。对有疫情蜂群,协助养蜂者治疗、消毒甚至销毁,不使其蔓延;对感病蜂群,采取监督押送至隔离区治疗。为方便养蜂者,检疫人员经常深入到放蜂点检疫,有时还登上轮船检疫,确保辽宁省境内养蜂生产的安全。
2.安排放蜂场地
各市县养蜂管理部门,共同遵守的场地安排原则是“蜂宁少勿多,场地宁疏勿挤”。他们根据蜜粉源植物开花泌蜜及地理分布特点,划分出若干个小气候区放蜂场地,并想方设法安排蜂场在一个主要蜜源花期,采放2~4个场地,从而获得高产。大连市各级管理部门,把全地区刺槐蜜源分成1200多个场地。粗分成早、中、晚三个大花期,再把大花期按早、中、晚细分成9个小花期。大小花期交错,蜂群流向合理。平均每群蜂产刺槐蜂蜜平年20~30kg,丰年40~50kg。
3.及时转运蜂群
地处铁路和海陆中转位置的市县,每年都在转运蜂群旺季,由养蜂主管部门和检疫、交通运输、保险等部门的工作人员组成蜜蜂接运办公室,联合办公。养蜂者一次就可办完检疫、换证、场地安排、托运、装卸、离站(港)等手续。大连市各有关部门在大连港联合办公为养蜂者服务,经常到码头或深入船舱,一待卸船,立即转运。近20年来,仅大连港就转运蜜蜂60多万群。为确保蜂群在运输途中的安全,运输部门规定“躲高温,不在白天运蜂”,受到养蜂者赞扬。
4.优先供应生产、生活资料
全省城乡居民象接待客人一样,给养蜂者腾出住房、泼水、送粮、送莱、送柴等已成传统。在物资紧缺的年代,省政府及物资、商业、粮食部门将养蜂者生产、生活需要物资纳入供应计划,优先供应外省市养蜂者急需物资。1978~1987年间,仅大连市就为养蜂者提供1500多立方米木材、500多吨饲料糖、30多吨铁钉、铁丝。
5.提供产供销信息
各市县收购部门,坚持常年搜集各地蜂产品价格动态、市场行情,把有利于养蜂者的信息,用信函、电报、简报等形式通报养蜂者。
6.维护养蜂者的合法权益
对权益遭受侵害的养蜂者,全省各有关部门都能以公正的态度维护养蜂者的合法权益。对遇到意外事故的蜂场,尽力援助或帮其索赔保险费;制止不合理收费。1986~1990年,大连市蜂产品公司帮助养蜂者共索回赔偿费4.8万多元,并总结发表了《维护养蜂者利益,促进养蜂业发展》的文章,受到养蜂者的赞誉。
(三)辽宁养蜂业之辽宁转地蜂群利用可观的经济效益辽宁省以优越的条件吸引外省蜂群弥补自身蜂群的不足,创造出大量蜂产品,每年多创的蜂产品价值相当于一个小型糖厂的产值。1981~1990年,外省蜂群就为辽宁省多收蜂蜜2.8万吨、蜂王浆76吨,价值约9400万元。此外,外省蜂群通过蜜蜂授粉促进了农作物增产。